艾条灸之一种。将艾条(通常用药艾条)燃着端,隔布或棉纸数层,紧按在穴位上施灸,使热气透入皮肉,待火灭热减后,再重新点火按灸,每穴可按灸几次至几十次。常用于风湿痹症。古代的太乙神针、雷火针灸法属此范畴。
指因元精虚亏所致的痰证。《症因脉治》卷二:“精虚痰,骨蒸潮热,虚火时升,脉多细数。”治宜补精化痰。方用地黄丸、加减二冬汤、固本丸加玄武胶,佐以理气药等。参见痰证条。
性病专著。2卷。又名《梅疮约言》。日本和气惟亨撰于宽政七年(1795年)。作者在研究陈司成《霉疮秘录》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经验编成此书。书中所论重视察标本缓急及其病情转归,指出此病与任督两脉之关系;在
见《中药志》。为猪牙皂之别名,详该条。
即保安万灵丹,见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即一粒金丹第一方。见一粒金丹条。
即放痧法。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瑞香花之别名,详该条。
艾灸和针刺的合称。《灵枢·四时气》:“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