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定期之纪

猜你喜欢

  • 手睁手腕骨出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即桡腕关节脱位之畸形较著者。详手掌根出臼条。

  • 积热胃脘痛

    证名。指热积于内所致的胃脘痛。《症因脉治》卷一:“七情六欲之火,时动于中、膏粱炙煿之热,日积于内,热久成燥,积热之痛作矣。……时作时止,口渴唇燥,痛则多汗,栀连清胃汤,有下症,神芎丸。”《寿世保元·心

  • 断弓弦散

    即失笑散第一方,见失笑散条。

  • 因他症

    眼科病证。指因其他病患而引致目疾者。出《证治准绳·杂病》。《审视瑶函》:“此症专言因害别病而累及目也。”如伤寒阳证热郁蒸损瞳神,或热盛血滞,赤痛泪涩;阴证脱阳而目盲,或服姜附温热之剂多而火燥赤涩(《证

  • 陈瑞孙

    【介绍】:元代医家。字廷芝。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温州路医学正,与其子宅之同著《难经辨疑》,已佚。

  • 足跗

    出《灵枢·经脉》。足背。

  • 李璆(qiú 球)

    【介绍】:南宋医生。生平不详。著《瘴论》2卷。

  • 补气

    补法之一。亦称益气。是治疗气虚证的方法。人身五脏六腑之气,为肺所主,而来自中焦脾胃水谷的精气,由上焦开发,输布全身,所以气虚多责之肺、脾二脏。气虚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声低懒言、呼吸少气、面色白、自汗怕

  • 风瘙痒

    病名。指因受风邪引起的皮肤发痒。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因表虚卫气不固,复感风邪,郁阻肌肤而成。起病突然,遍身发痒,游走不定,甚则剧痒难忍,搔后出现抓痕、血痂。治宜祛风养血润燥。内服当归饮子,或针刺曲池

  • 痰滞蓄血

    病证名。指先有郁痰,后因血滞,或失血气滞,日久生痰,痰血相搏而成的蓄血。其症胸部胀闷,痛处少移或不移,身体寒热,或吐血、衄血,便下焦黑。治宜导痰破血,先用导痰汤加苍术、香附、枳壳、白芥子以开郁化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