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后期证型之一。多因先天不足,早婚,分娩次数多,或房室不节,损伤肾气,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宫不能按时满溢所致。症见经期错后,血量较少,头晕耳鸣,腰膝痠软等。宜补肾养阴。用固阴煎(《景岳全书》:熟地
见《广西植物名录》。为水田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证治汇补·恶寒章》:“伤食恶寒,由饮食过度,宿食内停,或食冷物所致。脉必沉滑,恶心头痛,饱闷咽酸。宜从消导,食化而寒自己。”参见恶寒、伤食条。
即化燥。见该条。
【介绍】:明医生。字汝南。安徽凤阳人。世业医,武尤精其学,治辄奏效。总兵周仕凤患急症重危,武命锉葱一束置脐上,以火熨之,即目开,又启其口,灌药一剂而愈。还曾设药局施药数载,全活甚众。兼能诗文,著有《青
营,指营气。营气与卫气均源于水谷精微,其清稀部分化生为营气,其浓浊部分则化生为卫气。《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小儿齁喘之发于乳哺期者。其症气喘促而连续,不能以息,久延不已。多因伤乳而得。伴有痰涎壅盛,喘息有声。先用山楂、神曲、麦芽煎汤服,以消乳食;次用越婢加半夏汤,以定其喘。奶哮遇气候
脉学著作。清·刘吉人编撰。刘氏选录《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中部分论述予以校正,并补充了一部分内容。书中夹有一些糟粕,从而使脉义晦涩不清。后编入《三三医书》中。
【介绍】:清初医家。字茹穹。龙丘(今浙江衢县)人。撰《心医集》二卷(1650年),提出十种养生处世之法及与患病有关的十种弊病,其中有些论述,如指出“听巫不请医”、“用本草诸书而不深知”等弊病,对于破除
见御药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