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灵枢·终始篇》。《类经》卷二十一:“舌柱,即舌下之筋如柱也。”似指舌系带。
见《陕西中草药》。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原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文繁难举,省称《尚论篇》。8卷。清·喻昌撰。于1648年。本书主要参考《伤寒论条辨》,但编次有所不同,内容有所补正。喻氏以冬伤于寒、春伤于湿、夏秋伤于暑
病名。见《重刻烂喉痧辑要》。即白面痧之别称。详该条。
见《傅青主女科》。即年老血崩,详该条。
补法之一。治疗肾虚不能纳气的方法。气主于肺而根于肾,肾虚不能摄纳,则见气短气促、吸气困难。用党参、胡桃肉、补骨脂、山萸肉、五味子、熟地、龙齿、磁石、海龙、海马等药。
食疗著作。清·黄云鹄著。1卷。刊于1881年。本书共收载粥方247首,将粥分成谷物类、蔬菜类、水果类、植药类、卉药类、动物类等,并简述了每一粥方的功用、主治,提出了粥疗的五大特点:“一省费、二味全、三
即消遥散作蜜丸或水丸。治证同。见逍遥散条。
①指经穴。杨上善曰:“经俞者,谓经之穴也。”②指五输穴中的经穴和俞穴。《素问·水热穴论》:“秋刺经俞。”马莳注:“经俞者,据下节井荥推之,则是各经之经穴俞穴也。”
《张氏医通》卷十三方。沉香、木香各半两,半夏曲(姜汁、竹沥汁制)四两,黄连(姜汁炒)、甘草各一两,人参、白术、茯苓各三两。为细末,甘草煎汤泛丸,梧桐子大,每服二钱,空腹淡姜汤送下。治脾虚热痰堵塞,膈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