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食盐五钱,黑铅六钱,枯白矾、枯皂矾、水银、火硝各二两。先将盐、铅熔化,入水银结成砂子另化,二矾、火硝同炒干研细,合已制好的铅汞砂子于一处细研,以不见银星为度,入罐
病证名。指疳疾而兼口渴喜饮的证候。出《小儿药证直诀》。多由小儿嗜食肥甘,积滞生热,灼耗脾胃津液而成。症见口渴,多饮而渴不止,并兼有心神烦热不安等。积热者,用小儿疳渴方(《证治准绳》:人参、干葛、黄芩、
见《四川中药志》。为珍珠草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水液内停见胸腹胀满者。参见痰饮、积饮条。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淫羊藿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六微旨大论》。即终之气。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细辛之别名,详该条。
①《银海精微》卷上方。楮实(微炒)、枸杞子、五味子、制乳香、川椒(去目,炒干)、人参各一两,熟地黄(酒浸)二两,肉苁蓉(酒浸)、菟丝子(酒浸,蒸)各四两(一方加当归)。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
病名。指初生儿有肉无皮的一种病症。见《外科启玄》卷八。又名溻皮疮。由孕母过食五辛炙煿等物,或父母患梅毒传染胎儿所致。症见患儿表皮呈片状脱落,肉色红润,如汤烫状,逐渐扩大,向四周迅速蔓延,甚则大部分皮脱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又名风丹。为小儿丹毒之一。多因热毒与水湿相搏所致。以股及阴部较多见,亦可发于遍身,证见黄赤色水泡,甚者破烂流水,湿烂疼痛。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防己散内服,外用升麻膏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