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疳五证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详牙疳条。
证名。①遇事易惊或无故自惊的简称。出《素问·大奇论》。亦称喜惊、惊伤。《张氏医通·神志门》:“夫惊虽主于心,而肝胆脾胃皆有之。惊是火热烁动其心,心动而神乱也。若因内气先虚,故触事易惊,或卒然闻响大声,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即守中丸第一方,见守中丸条。
出《太平圣惠方》。又名天吊风。惊风的一种证型。大多出现于大病、久病之后,但也有因小儿体弱,一病就成慢惊者。临床以发病缓慢,无热,抽搐时发时止,缓而无力为其特点。《证治准绳·幼科》:“慢惊之候,或吐或泻
书名。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清·王维德撰。刊于1740年。本书分6部分,即①论证,总述痈疽的诊治要点;②治法,按人体上、中、下三部分论各种外科病证的治疗;③医方,共载外科效方75首;④杂证,载内、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又名白睛飞血,俗称铺红。《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飞血者,谓赤脉散于白睛之上是也。由肝藏气虚,为风热所乘,致血飘溢,散络白睛,势若飞驰,故谓之飞血。治法宜镇肝气,平心火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黄芪、白蒺藜、川楝子、炒茴香、炮川乌、赤小豆、炒地龙、防风各一两,乌药二两。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治肾脏风虚,头面虚浮
综合性医书。14卷。明·罗周彦撰。刊于1612年。前列总论,分述阴阳、脏腑、病机、伤寒、运气、摄生等内容。卷1~2元气论;卷3补订吴鹤皋《脉语》;卷4药性论;卷5~6用药准绳;卷7~10四时方论(以内
见《陕西中草药》。为黄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860~1939【介绍】: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字涤凡。江苏阜宁人。著有《医方经验汇编》,主要论述外感性疾病及疫病证治,附有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