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材资料汇编》。为藏青果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外科理例》卷一。又名内陷。即疮疡邪毒内攻之意。参见三陷条。
书名。又名《内经吴注》。24卷。明·吴崑注。刊于1594年。本书是《素问》全注本的一种,书中将现存《素问》一书79篇(无刺法论、本病论二篇)原文逐篇分段予以注释,每篇之首简述该篇大意,注文比较简明。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乳疬。乳中结核之一种。多见于女子青春发育期,多因冲任不调,气滞痰郁而成。证见乳头晕下扁圆形肿块,轻度疼痛及压痛。多在数周后逐渐消散而自愈。如若不愈,治宜调理冲任,开郁化
病证名。出明·周慎斋《幼科指南》。为初生儿舌上发黄泡出水,乃胎毒所致。治用大螺丝炒研,拌入雄黄、灯心灰涂之。
【介绍】:明代医家。字虚方。宛陵(安徽宣城一带)人。曾把古人关于治疗痘疹的要论以及家传治疗痘疹的方诀,加以编述,著成《痘科键》。
同腮。《灵枢·杂病》:“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多因产后肾气虚弱,虚热移于膀胱;气虚不能约制;或冷气入于膀胱,膀胱失于约制等所致。虚热移于膀胱者,热甚则小便涩痛,方用六味地黄汤;气虚不能约制者,小便频数而色白,方用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人中疔。见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野鸦椿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