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附针灸治疗法。承淡安注解,朱襄君参订。承氏参考多种《伤寒论》注本及有关著作,对仲景原文采取提要、注解、小结的形式予以详析,并就六经病证条文补充针灸疗法。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试用中西汇通的理论注释经义
病证名。小儿瘀热在里而发生的黄疸。《圣济总录》第一百七十四:“小儿瘀热在胃,或湿热相搏,熏在肌肉,其证目黄,身或疼痛,肌肉如橘色。或得之伤寒,或得之邪气,或得之风温,皆脾胃气虚,邪热与谷气相搏所为也。
见《药材学》。为射干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学名称。位于舌腭弓之后,咽腭弓之外。《梅氏验方新编》第一集:“蛾子生在喉窝内。”
①《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石膏、知母、白芍药、茯苓、栀子、竹茹、麦门冬、白术、扁豆、人参、陈皮、乌梅、莲子肉、甘草。治中暑燥渴者。②《马培之外科医案》方。沙参、栝蒌皮、薏苡仁、枇杷叶(去毛)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狗肝菜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不居集》卷十三。多因悲忧伤肺,络损动血,或脾气不守,胃气不清,使经脉傍绝,真脏坏决而致。其症或鼻衄,或呕血。宜用麦冬饮子、大蓟饮、人参救肺汤、天冬丸、资成汤等方。参见失血条。
①喻身之肌肉。《灵枢·经脉》:“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②喻面部的周围。《灵枢·天年》:“基墙高以方。”
定穴方法之一。出《灵枢·骨度》。古时以骨节作标志定出度数,测量人体各部长短、大小,称骨度。用骨度方法量取穴位则称骨度法。即不分人体高矮肥瘦,在一定部位内都折成相同分寸;厘定穴位所在。后世为了取穴方便,
乘,侵袭,乘腑即六腑受病。《伤寒论·平脉法》:“诸阳浮数为乘腑。”成无己注:“腑,阳也,阳脉见者,为乘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