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生草药性备要》。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山海经·东山经》:“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晋·郭璞注:“箴石,可以为砥(砭)针,治痈肿。”参见砭石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足少阴为肾之经,其气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血气相搏,故耳生疮”。或由肝、胆、三焦湿热上冲所致。症见左耳或右耳,或两耳生疮,焮红肿痛,或破流脓水,身发寒
六吕之一。详六吕、六律条。
即五输穴。详该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鹅掌金星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差。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为野木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宋·苏轼《物类相感志》:“人身血气周身,不知几千息。人血行而壅则疮疖,于虚穴处则生核,谓之‘疡’,疮所生也。疮瘥,核亦消。”根据描述,相当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的续发性淋巴结炎。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一。即鬼击。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