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出现斑疹,可见于小儿风疹、麻疹等病,或见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阶段,或见于出血性疾病。一般来说,出疹主在表为轻,出斑主在里为重。斑疹分布稀疏,色泽红润,热毒较轻;斑疹反复出现,分布稠密,色泽深红或紫暗,
经穴名。代号SP17。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关。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胸部,第五肋间隙中,距胸正中线6寸处。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胸腹壁静脉。主治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咳嗽,痰饮,少乳等。斜
《婴童百问》卷八方。炒黄连、鳖甲(酒炙)、煨肉豆蔻、使君子、炒神曲、炒麦芽各半两,麝香半钱,诃子肉一钱半。为细末,面糊为丸,芥子大,米汤送下。治小儿脾疳,肌瘦潮热,盗汗,饮食易伤,脏腑不调泄泻,糟粕不
淫,过乱之意。气淫,指时令未到而气先至,属太过之气而造成气候紊乱失常。《素问·六节脏象论》:“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
脚气病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指风寒暑湿流注足阳明胃经而成的脚气。症见寒热,呻欠,口鼻干,腹胀,髀膝膑中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皆痛。若风胜者,自汗;寒胜者,无汗、痛甚;暑胜者,热烦;湿胜
证名。多因素性急躁,孕后血聚养胎,阴血益虚,肝火犯胃。症见呕吐苦水,或食入即吐,眩晕口苦等。宜清肝和胃,降逆止呕,用加味温胆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芩、黄连、麦冬、芦根、姜、枣)。
【介绍】:元代医生。湖北黄岗人。精通医术,著有《伤寒大易览》一书,为当时医家所推崇。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买麻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崇安(今福建崇安)人。为人淳朴,医术较高,凡求治者多全活。
病名。即肉疙瘩。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