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卷十四方。木香、石三棱、京三棱、鸡爪三棱、青皮、陈皮各五钱,槟榔、肉豆蔻各一两,硇砂三钱。为末,姜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空腹、睡前服。治五脏痃癖气块。
见《千金要方》。即牙龈。详该条。
即五脏之气。指五脏的机能活动。
证名。见朝食暮吐条。
病证名。见刘河间《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四。清·撰人不详《异授眼科》:“白睛肿起,多生瘀肉,有泪,或白膜侵睛,名曰气障,其病在肺。”
证名。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前阴内缩,包括男子阴茎、阴囊、睾丸上缩,及妇人阴户急,痛引入腹。多由足厥阴经受病而致。寒症居多。《张氏医通·前阴诸疾》:“阴缩,谓前阴受寒入腹内也。”也有属热症者。因
书名。各2卷。清·张璐撰。刊于1667年。作者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有“多歧而不一”的感慨。后得《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书,在反复钻研之后,“向之所谓多歧者,渐归一贯”。书名的意义,张氏释为“缵
见《福建中草药》。为空心苋之别名,详该条。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三方。炒苏子、炒苦葶苈各等分。为细末,蒸枣肉为丸,麻子大,每服五至七丸,淡姜汤送下。治小儿停饮,喘急不得卧。
病名。指类似消渴的一种疾病。多因中气虚寒,阴火浮游于上所致。《杂病源流犀烛·三消源流》:“又有类消症,其人渴欲求饮,饮一、二口即厌,不比消渴之无厌。此由中气虚寒,寒水泛上,逼出浮游之火于喉舌间,故上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