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

病名。新生儿硬肿症,与肉硬相近似。以皮肤硬肿、冷、紫暗、舌质紫,口鼻流出血水为特点。其发病以先天禀赋不足,元阳虚弱,寒凝经络气滞血瘀为多。常见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寒冷季节发病较高,亦有少数因外感邪热而发病者。寒为阴邪最伤阳气,特别是寒中脏腑,伤及脾肾之阳,使阳气不得温煦皮肤四末,致儿身冷肢厥。脾阳不振运化失调,水湿停蓄则成肿。阳虚则寒,寒凝则气滞,气滞则血瘀而使肌肉僵硬,色紫暗,口周及指端发青,不吃不哭。严重瘀血者,可导致血不循经而外溢,出现肺出血危象。阳虚至极,则气息微弱,手足厥冷,脉微欲绝之脱证。由于本病的发生在气,而气与肺脾肾息息相关,故治宜在调补元气,引火归元的同时,还要活血化瘀,和其营血,以调阴阳脾肾阳虚者,用参附汤加减,以益气扶元,温阳通脉;寒凝血瘀者,用当归四逆汤加鸡血藤,以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寒湿困脾,肢冷便溏者,用附子理中汤温脾化湿理中祛寒。加强护理,注意保温。

猜你喜欢

  • 顾养吾

    【介绍】:见顾锡条。

  • 习医钤法

    见陆氏三世医验条。

  • 肺阴虚

    多由久病体弱,发汗太过,或邪热耗损肺阴所致。临床表现既有肺虚、亦有阴虚之证。症见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燥音哑,舌红干,少苔,脉细数。若虚火伤络则痰中带血。治宜滋阴润燥,咯血者须清络

  • 脚背发

    病名。①出《仙传外科秘方》卷九。又名脱疽疔。消渴病合并脱疽者。初发可先治消渴,服流气饮、苦参丸以解毒生肌,外用桐油及无名异煎至一沸入花椒一勺、加蓼叶在内同煎,浸七天后,单以此叶贴在患处,余可参见脱疽条

  • 寒下

    下法之一。是用于里热实证的治法。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潮热谵语、口干作渴、舌苔焦黄、脉滑数有力,或饮食积滞、积水等。所用药物多属苦寒,如大黄、芒硝、番泻叶等。代表方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

  • 燥矢

    证名。矢通屎。又称燥屎。指燥结的粪便。多因胃肠实热内结,津液被耗而致。《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治宜急下存阴等法。

  • 鬼疟

    病名。疟疾之一。①《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二:“鬼疟者,由邪气所为也。其发作无时节,或一日三两度寒热,或两日一度发动,心神恍惚,喜怒无恒,寒则颤掉不休,热则燥渴不止,或差而复作,或减而更增,经久不痊,连绵

  • 揉法

    推拿手法名。见元忽思慧《饮膳正要·养生避忌》。用手指指腹或手掌掌面轻按于治疗部位上,带动该处皮下组织,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保赤推拿法》:“揉者,医以指按儿经穴,不离其处而旋转之也。”《厘正按摩要术

  • 颈项强痛

    证名。指颈项肌肉筋脉牵强引痛。见《证治准绳·杂病》。常可与项强、项痛、颈肿并见。《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感受风寒湿邪,则项强。风热胜,宜加味小柴胡汤;湿胜,宜加味逍

  • 龙虎升降

    针刺手法。出《针灸问对》。亦称龙虎升腾。其法进针后先在浅(天)部左盘一圈,紧按至中(人)部,随即慢提至浅部,右盘一圈,如此反复九次,然后将针轻插至深(地)部,先右后左盘旋,各紧提慢按六次。最后据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