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金铁锁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粤万年青之别名,详该条。
《灵枢经》篇名。胀病有五脏胀和六腑胀。此外尚有脉胀、肤胀之分。本篇讨论了这些胀病的发生机制、证候特征,诊断和治法,故名。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八。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部污染而成之疮。治疗同一般疮疡处理。又称脐漏,见该条。
病名。五脏水肿病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多因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所致。临床特征为浮肿,大便鸭溏。治宜宣肺利水,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或麻黄
运气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宗,宗主。谓五运五行为运气之宗主。
①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无根藤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菟丝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证名。①指大便下血。《幼科金针》:“粪前粪后,点滴而下,无腹痛后重者是也。”因湿热内蕴,或风热外受,积于肠道,损伤阴络,血热妄行,下溢肛门所致。治宜清热凉血,用槐花散。②指诸色痢。《幼科发挥》:“痢
古病名。出《灵枢·水胀》。指女子下腹部有块状物,而月经又能按时来潮的病症。多因气阻血瘀,癖结所致。《灵枢·水胀》:“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瘪肉乃生。
病名。指咳嗽由湿邪伤脾引起者。《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湿嗽,湿伤脾也。其脉濡细,必兼骨节烦疼,四肢沉重,或有汗,小便不利,痰多,宜白术汤、白术丸。”参见伤湿咳嗽、感湿嗽、湿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