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著作。3卷。日本。大西葆光撰于1860年。本书广引历代医家之说,阐述常见27种脉象所主病证。又摘录《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脉诊之原文,结合个人临床心得,分析其病证及治法。书中或因脉论证,或因证
【介绍】:明代医生。号小塘。仪真(今江苏仪征)人。以眼科著名,有七十二问,按照七十二个证候去辨明内外障眼的病情和预后。
针灸著作。又名《洁古云岐针法》,1卷。金元·张璧撰(按:张璧即云岐子,其父为张洁古)。本书主要论述针法补泻和部分针刺治疗经验,文字简略。内有:论迎随补泻、经络取原(穴)法、王海藏拔原例、经络腧穴配合法
即睾丸。《疮疡全书·阴囊毒》:“阴囊上肿而痛,……肾子悬挂。”
两侧面颊的胡须。古人认为髯的多少及色泽的好坏与血气的盛衰有关。《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少,血气皆少则无髯。”
养生书,散录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主要记述用导引气功的方法治疗各种疾病。可视为现存最早的导引气功治疗专著。
指伤寒六经病所见之渴症。《卫生宝鉴》卷十二:“辨六经渴并治法。太阳渴,脉浮无汗者,五苓、滑石之类。阳明渴,脉长有汗者,白虎、凉膈之类。少阳渴,脉弦而呕者,小柴胡加瓜蒌根也。太阴渴,脉细不欲饮水,纵饮唯
丛书名。清·唐宗海撰。刊于1892年。包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正》、《血证论》、《本草问答》。这是较早试图汇通中西医学的论著。
指枣、李、杏、栗、桃等五种果实。《素问·脏气法时论》:“五果为助。”
出《尔雅·郭璞注》。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