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胃气不和。《素问·厥论》:“胃不和则精气竭”。及《素问·逆调论》引《下经》:“胃不和则卧不安。”参见胃气不和条。
见《中药志》。为虻虫之别名,详该条。
即腠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病名。系指两侧喉核肿起,色红疼痛者。《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症有两枚在喉间,两边如豆大。”《奇效良方》卷六十一:“双蛾风,生两个在喉关两边,亦圆如小筋头大。”即双乳蛾。详该条。
骈,并列或一对。骈产即双生。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即乳积。详该条。
①骨名。即尾骨。出《素问·骨空论》。详尾骶骨条。②长强穴别名(见《针灸聚英》)。长强属督脉。位于尾骨尖与肛门联线的中点处。
见《本草推陈》。即旱芹。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燕口、口吻疮。指口角生疮而湿烂。《诸病源候论》卷五十:“此由脾胃有客热,热气熏发于口,两吻生疮,其疮白色,如燕子之吻,故名为燕口疮也。”亦见于《疡医大全》卷十四。多由脾胃有热上攻口唇所致。
《卫生宝鉴》卷十二方。黄芪、麦门冬、熟地黄、桔梗各五钱,甘草二钱半,白芍药、五味子各二钱,人参三钱。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服,日三次。治因嗽咯血成劳,眼睛疼痛,四肢困倦,脚膝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