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正黄疸

正黄疸

病名。《症因脉治》卷三:“正黄疸之症:食已即饥,遍身俱黄,小便或赤或不利,憎寒壮热,身体如肿。”多由脏腑积热,并于脾胃之间,外因风湿相搏,闭郁腠理湿热熏蒸,盦而成黄。如见表证脉浮,可用汗解,桂枝黄芪汤。若寒热胸满,烦呕,小柴胡汤。恶寒身痛,表不解者,麻黄醇酒汤。若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表解里实热、宜下,大黄硝石汤茵陈汤。小便不利,加减五苓散。胸满呕吐小半夏汤。黄结上焦者,权用瓜蒂散吐之。外治亦可用吹鼻法,出其黄水。参见黄疸有关条。

猜你喜欢

  • 妊娠水气

    病证名。见《经效产宝》。即妊娠肿胀。详该条。

  • 寄色草

    见《广州植物志》。为伤寒草之别名,详该条。

  • 段元亮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五脏镜源》4卷、《病源手镜》1卷,均佚。

  • 漏下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漏下者,由劳伤血气,冲任之脉虚损故也。冲脉任脉为十二经脉之海,皆起于胞内,而手太阳小肠之经也,手少阴心之经也,此二经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妇人经脉调适,则月下以时;若

  • 土黄芪

    ①见《广西中草药》。为五指毛桃根之别名。②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金雀根之别名。各详该条。

  • 六腑下合穴

    经穴分类名。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上各有一个合穴,称下合穴,是六腑之气输注出入的重要部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合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

  • 山东何首乌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白首乌,详该条。

  • 锐毒

    病名。即右耳后一寸三分高骨处之有头疽。见《外科正宗》卷一。又名耳后发、耳后疽、耳后疮、发颐、参发颐、耳后毒。证同夭疽。治法参见有头疽条。

  • 黄帝灵枢经

    即《灵枢经》。详该条。

  • 饮心痛

    病证名。指水饮,痰涎上乘于心所致的心痛。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亦称停饮心痛。《诸病源候论·心病诸候》:“心痛而多唾者,停饮乘心之络故也。”《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曰饮,必恶心烦闷,时吐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