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症因脉治》卷三:“黄汗身肿之症,身热胸满,四肢黄肿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如柏汁,久不愈,必致痈脓。又有不恶风,小便利,若上焦寒,口多涎,身冷肿痛,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又有两胫不冷,
见《河北药材》。为玉米须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浙江嘉兴人。名医殳珪的外孙女婿,曾从殳珪学习灸术,精于医,在当地闻名。辑有《医林会海》一书,已佚。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即肠风,详该条。
见《千金要方·论证》。同龈。详牙龈条。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为九疸之一。症见身面发黄,饮少,小便多而色白如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发于脾,则为肉疸。”多因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有瘀热所致。治宜寒水石散等方。参见黄疸有
经穴名。代号GB2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神光、胆募。属足少阳胆经。位于侧胸部,腋窝中点直下3寸,再向前1寸处,约平乳头。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并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五肋间动、静脉通过。主治胸满
【介绍】:明代医家。字六吉。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县)人。对于医学常有自己的见解,见闻较广,著有《医经原始》等书,已佚。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即经漏所下之血杂见五色,多属五脏虚损所致。参见经漏条。
三商之一,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