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系发于颧部的痈。由风热而生。初起小,后渐增大,焮红、肿、痛,进而皮溃流脓。初起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内服仙方舌命饮。参见外痈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手腕痈、手屈发、手牛押屈、龟毒、鼓槌风、手腕疽。由三阳经风火凝结而成。患处高肿红赤作痛,腕部活动受限,易脓,易溃为顺,宜内服荆防败毒散,外敷洪宝膏,溃后提脓去腐,按溃疡治
出《小儿药证直诀》。即肺疳。见该条。
即化痰丸第一方。见化痰丸条。
病证名。指翳膜侵及瞳神者。又名膜入冰轮、膜入瞳神。《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此因黑睛上生疮,稍安其痕不没,侵入水轮,虽光未绝,终亦难治。”参见宿翳条。
【介绍】:见朱纯嘏条。
【介绍】:见跗阳条。
《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方。泽泻、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为末,每服三指撮,食前冲服。治酒风,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
丛书名。清·陆懋修撰。分正集、续集。正集均为作者自撰,计6种,33卷。刊于1884年。包括文(指有关医学的文集)十六卷,《不谢方》一卷,《伤寒论阳明病释》四卷,《内经运气病释》九卷(附《内经遗篇病释》
①《内经》十二脉之一。浮疾脉象。《诊家正眼》:“曰躁者,且浮且疾也。”②手足躁动或躁狂的症状。③证名。指身体躁动、躁急,或手足扰动不宁。有阳躁、阴躁之分。阳躁因火热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躁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