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灵枢·本神》。即指滑精。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为灰碱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886~1960【介绍】:现代医家。名维翰。陕西西安人。擅长针灸,其手法以强刺激为主,具有一定特点。治病常针药并用。对仲景学说有一定研究,曾编撰《伤寒论集注》、《金匮要略方论集注》等。另有
七情之一。恼怒过度可引起脏腑气血病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暴怒伤阴”,“怒伤肝”。脏腑气血病变可出现情绪急躁易怒。《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血气上逆,令人善怒。”《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
脱证之一。《张氏医通·脱》:“下脱者,多缘房劳伤精。其人翕翕少气,不能饮食,大便滑泄无度,小便清利倍常,或梦寐走泄,昼夜遗精,或精血并脱,不能自主。”
①指手足三阳经分出的脉络。②指位于体表或上行的络脉。《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③专指足阳明胃经的络脉。《素问·调经论》:“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王冰注:“
证名。指进食后片刻即吐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心典》卷下:“经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下既不通,必反上逆,所谓阴阳反作,气逆不从,食虽入
指经络之气。人身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共二十七气。这些经络之气,循行人体上下手足之间,从井穴开始,入合于内,流注五腧,最后汇于脏腑,循环不已。《灵枢·九针十二原》:“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二
①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为足太阴之动脉,即下部人,以候脾胃之气。②经穴名。代号SP1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8寸,缝匠肌之内侧;或于血海穴直上6寸处取穴。
古人用十干以纪日,甲乙即甲日与乙日。甲乙属木,木分阴阳。甲为阳木,内应足少阳胆经,故胆旺于甲日;乙为阴木,内属足厥阴肝经,故肝旺于乙日。《素问·脏气法时论》:“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