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来细小而如物悬空摆动。为元气大虚之象。《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二方。栀子(微炒)、胡黄连、木贼、赤芍药、生地黄、羚羊角、龙胆草、银柴胡、蝉蜕、甘草、菊花、蒺藜。加灯心,水煎服。治疳热上攻而致的眼疳,痒涩赤烂,眼胞肿疼,白睛生翳,流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白脓疳靛。指小儿肠寒,下利似白脓的痢疾。多见于素体阳虚的小儿。因阳虚者易为寒湿所袭,寒湿内阻,蕴蓄于肠,气机失利,故见此证。治宜温中利气。用胃苓汤。
证名。指进食后片刻即吐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心典》卷下:“经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下既不通,必反上逆,所谓阴阳反作,气逆不从,食虽入
指热病邪热未尽,或因食、因劳而复发。《素问·热论》:“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伤寒全生集·劳复》:“病新瘥后,血气未平复,余热未尽。……若劳动再发,为劳复。血气尚虚,但当安卧守静以养血气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七方。雄猪蹄四只,通草、川芎各一两,炒穿山甲十四片,甘草一钱。水煎,分三次服。治产后气血虚弱,乳汁不行。
出《本草经集注》。即桃茎白皮,详该条。
病名。舌痈的一种。多由心经火毒上炎所致。症见舌体肿起,疼痛,饮食难咽,语言难出。《医门补要》卷中:“满舌肿硬,难于语言进食为盘舌痈。”治宜清心泻火,消肿解毒。方可选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
病证名。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闷通“闭”。详淋闭条。
见《本草纲目》。为鸭跖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