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名。5卷。明·彭用光编。刊于1549年。卷1~2《太素运气脉诀》;卷3《叔和脉诀》;卷4《十二经络脏腑病情药性》;卷5《试效要方并论》。其中《太素脉缺》收罗较全,然颇多糟粕。《试效要方》所选方剂,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血会膈俞。”膈俞位居心俞和肝俞之间。心主血,肝藏血,本穴居中,血液聚会,故名。凡血之为病,皆可酌情取用。
病证名。①指见食物而有厌恶感,不能进食者。《证治汇补》:“恶食非止一端,有胸中痰滞者,宜导痰以助脾。有伤食恶者,宜消化以助脾。有病久胃虚者,宜参术以健脾。”一般可用保和丸加减。②即恶阻。详该条。
书名。又名《锦囊治疗方论》,1卷。(即《冯氏锦囊秘录》卷20)。清·冯兆张撰。为冯氏的医案记录。所列医案除述证用方外,附论方义,颇有发挥。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协助医博士的教学活动。官阶从九品上参见太医署、医博士条。
【介绍】:见随霖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寒邪能伤人形体。因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收缩。外感寒邪,阳气不得宣泄,则出现头痛、恶寒、无汗、肢体疼痛,脉浮紧;寒邪客于筋脉肌肉,使络脉急引,气血受阻,痉挛疼痛,或麻痹胀痛等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马桑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临安(今浙江临安)人。曾任尚书库部郎中、提辖措置药局等职。与裴宗元等人共同校正《和剂局方》而成《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用方剂,多为丸散剂型,便于应用,其中有些剂型,虽有温燥之嫌
【介绍】:宋代药学家。生平不详。撰有《本草要诀》1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