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燥气伤肺

猜你喜欢

  • 单行

    药物配伍的七情之一。出《神农本草经》。指单用一味药,以起应有的效能。如甘草汤、独参汤等。

  • 麻疹喉痛

    病证名。麻毒热盛,上攻咽喉的证候。多由表邪郁遏,麻毒不能舒发,或“疹后余毒不散,结于咽喉”(《治疹全书》)所致。其症轻者咽喉肿痛,重者汤水难下。疹初喉痛,宜清热解毒,用银翘散加减;里热炽盛或疹已发出而

  • 肾怯失音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小儿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病后真元亏损,肾脏怯弱而声音低微瘖痖。此外尚可见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等症,治宜益精补肾,用地黄丸或补肾地黄丸。

  • 产后漏黄水

    病证名。肖山《竹林寺女科秘方》:“产后一月,漏黄水不止,此乃血虚之故,宜服补血汤(当归、肉苁蓉、附子、川芎、白芍、茯苓、甘草)。”

  • 烂丁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由皮肤破损染毒或湿热火毒蕴蒸肌肤而发,多见手足部。初起患处胀痛呈暗红色,迅速蔓延成片,继则疼痛剧烈,患肢水肿,出现水泡,溃后出现淡棕色浆水,皮肉腐烂,周围转

  • 阳明之阳

    出《素问·皮部论》。阳明经之阳络。名害蜚,详该条。

  • 纳气法

    小儿推拿方法名。《幼幼集成》卷三:“凡小儿虚脱大证,上气喘急,真气浮散,不得归元,诸药莫效,用吴茱萸五分、胡椒七粒、五倍子一钱,研极细末,酒和作饼,封肚脐,以带扎之,其气自顺。”

  • 憕(chéng)忡

    即怔忡。《证治要诀》卷九:“憕忡,久思所爱,触事不意,虚耗真血,心血不足,遂成憕忡,俗谓心忡脉乱是也。”详怔忡条。

  • 髭(zī 资)

    即口上胡须。《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多则髭恶,血气皆少则无髭。”

  • 手阳明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