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多由素体阴虚,操劳太过,虚火上炎薰灼咽喉所致。症见咽喉干燥疼痛,两边生白点,三、五集簇,白而光亮,形似珍珠,但并无形寒身热,此点与白喉迥异。治宜滋阴清热。可选用清咽润燥汤、养阴清肺汤、知柏地黄汤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劳累过度引起的气喘。详气虚喘条。
证名。指便下赤白粘冻。《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泄注赤白。”详见赤白痢条。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指小儿脘部痞满结痛,多因热邪蕴于胸膈,与胃脘留饮相搏,致脏腑不得宣通,营卫运行不畅所致。临床表现为心下脘腹满而坚,按之啼哭,乳食减少,身热,大便不通等,治宜疏利大便,破结散气为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正七品上。
医论著作。17卷。清·王燕昌撰于1874年。本书杂论病机、医理、临床经验及效方等。
见《蟹谱》。即蟹,详该条。
胃腔。《素问·调经论》:“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病证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脏腑久积风热,内熏肝经,冲发于目,始则肿赤隐痛多泪,日久津液涩少,睑眦皮急,致睫拳倒刺,隐摩瞳人。”即倒睫拳毛。详该条。
即行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