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疫毒痢

疫毒痢

病名。指痢疾之传染性强而病情危重者。见宋《史载之指南方》。亦称“疫痢”、“时疫痢”。《肘后备急方·治伤寒时气温病方》已有“天行毒病,挟热腹痛,下痢,升麻甘草黄连当归、芍药、桂心黄柏各半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之当良”的记载。多由疫毒流行,互相染易,壅滞肠道,燔灼气血所致。主要症候为发病急骤,高热呕吐烦躁口渴,腹痛剧烈,后重特甚,痢下脓血,多为紫红色或血水状,便次频多,甚至昏迷痉厥。儿童每于未痢之前,即呈昏迷、抽搐,甚或肢冷、喘促,脉微欲绝等危象。治法以清除肠积,凉血解毒开窍解痉为主。可用白头翁汤槟榔顺气丸当归银花汤犀角地黄汤紫雪丹等方。本病类似中毒性痢疾,及痢疾伴有严重脱水,电介质紊乱的重症患者。宜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参见疫痢条。

猜你喜欢

  • 翻花起肛

    证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肛,读如仙(xiāng),浮肿、胀大的意思。《玉篇·肉部》:“肛,肿也。”指疮疡久不敛口,四周高起坚硬似翻花。古人用老蟾蜍,破腹连肚杂,以竹刀刺蟾身数孔,贴疮沿上,轻者

  • 清神补气汤

    见《兰室秘藏·杂病门》。即除湿补气汤,见该条。

  • 妊娠胸胁支满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即子悬。详该条。

  • 止痛拔毒散

    《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方。升麻、甘草、牛蒡子、乳香、黄连、栀子、当归尾、川芎、白芍药、生地黄、桃仁、黄芩、羌活、独活、桔梗、白芷、青皮、蝉蜕、连翘、金银花。为细末,外搽患处。治发眉疮,疮发于眉至额部,初

  • 小儿积证

    病证名。小儿食物滞久成积,又名伤积。《幼科金针》:“小儿积证,多因哺乳失调,过食生冷油腻硬物,脾土受伤,停于中脘,或为风寒所感,或夜卧失盖,以致积气停留,面黄腹胀,往来潮热,口渴神倦,多睡少食,肚热脚

  • 海底捞月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手屈肘仰掌置于两腰,缓缓向上,由上胸徐徐高举,再向两侧分开,翘掌朝上旋腕,再慢慢使掌心向下,腰向前俯,两掌由上而下逐渐靠拢,两掌相迭,掌心朝上似抱

  • 茄子疾

    病名。出《证治准绳·女科》。属阴挺范畴。指阴中突出一物如茄子,俗名茄子疾。参见阴挺条。

  • 壮热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指发热热势壮盛,属于高热的范围。

  • 踵息

    ①指深长的呼吸。出《庄子·大宗师》:“真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之息以喉。”②气功术语。要使呼吸深达踵部。《玄肤论》:“以踵者,谓深入于穴也。”即加强意念引导后的自身体会。

  • 滋阴地黄汤

    《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熟地黄一钱六分,山药、山茱萸、酒当归、煨白芍药、川芎各八分,牡丹皮、泽泻、茯苓、远志、菖蒲、酒知母、酒黄柏各六分。水煎,空腹服。治色欲伤及病后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