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痞胀

痞胀

证名。指胸脘痞满而兼腹胀者。《张氏医通·腹满》:“此得之湿热脾阴,不能统血,胃虽受谷,脾不输运,故成痞胀。当理脾气,祛湿热,兼养血之剂,如枳实黄连、炮姜、半夏茯苓当归、芍药、阿胶乌梅砂仁之类。”《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酒积杂病,下之过亦作痞。盖胸中之气,因虚下陷于心之分野,故心下痞。宜升胃气,以血药兼之,若全用导气,则气愈下降,必变为中满鼓胀矣。”如伤饮食胸痞者,用枳术丸;食后感寒,以致饮食不化者,二陈汤加山楂麦芽神曲虚寒不散,或宽或急,常喜热物者,理中汤加枳实;稍久郁成湿热者,平补枳术丸(见《医学入门·痞满》)。参见、痞满条。

猜你喜欢

  • 睊(juān 涓)目

    病证名。①目侧视貌。《证治准绳·杂病》指出,双目睛通亦名睊目。详目偏视条。②古义与涓通。《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风气客于睑眥之间,与血气津液相搏,使目眥痒而泪出,目眥恒湿,故谓之睊目。”

  • 粟疡

    病证名。见《目经大成》卷二。即粟疮。详该条。

  • 牙肿

    证名。即牙龈肿。治法:属风邪入侵者,宜疏风消肿,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属血虚者,宜补血养血,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等加减。属肾阴虚亏,虚火上炎者,宜滋阴降火。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大补阴丸等。

  • 冲服

    煎服法之一。某些药剂无须煎煮,而是先放在碗内,把煎好的药汤冲入,搅匀后服。散剂(如琥珀末、田七末、白芨末)、丹剂(如紫雪丹)、小丸(如六神丸)、自然汁(如鲜藕汁)及某些药物(如芒硝),需用冲服。

  • 妊娠小便难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由于受孕后血虚有热,气郁化燥、膀胱津液不足,肺气失于通调,致小便难而不爽。《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者,血虚生热,津液伤而气化斯不利

  • 心阳不足

    即心阳虚。详该条。

  • 阴阳二十五人

    《灵枢经》篇名。本篇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把人体禀赋不同的各种体形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每一类型,又根据五音的阴、阳属性以及左右上下等各分出五类,就成为五五二十五种人,故名。同时,根据手足三阳

  • 心遗

    病名。指心病而致遗精的病症。《医宗必读》卷九:“心病而遗者,必血脉空虚,本纵不收。”因心病而遗精,多阴虚火旺,阳事易举。治宜养阴清心。可用天王补心丹等方。参见遗精、五脏遗精条。

  • 大水风

    病名。见《喉科秘诀》卷下。又名崩砂风。多由阳明火毒上攻牙齿所致。主要症见为牙缝疼痛,臭烂出血。治宜解毒、泻火、凉血。可选用清胃散、犀角地黄汤等加减。参见崩砂风条。

  • 溪毒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即水毒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