癃闭与溺血的病因之一。膀胱为藏津液之府,热灼津液则小便不通,热甚伤络,则见溺血。《素问·气厥论》:“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
即心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掌中热痛。”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又名天白蚁、肺花疮。喉癣发于咽喉。咽喉生疮或腐溃。以其形似苔藓故名。多由①肝肾阴虚,虚火上炎,阴液被灼而成。《景岳全书》:“喉癣证,凡阴虚劳损之人多有此病,其证则满喉生疮
灸疗著作。敦煌出土卷子。约撰于唐代,撰人未详。现存残卷,书名原阙,后据内容新拟。现存人体正背面图18幅,每图旁示穴位、主治证候及灸治壮数。其中有些穴名不见于现存针灸专书,如板眉、脚五舟、天门、聂俞等。
《黄帝内经素问·病能论》方。泽泻、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为末,每服三指撮,食前冲服。治酒风,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
①宣通口、鼻、咽喉等窍道的治法。如湿浊闭塞鼻窍,浊涕下流,用苍耳散(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②同开窍。用化痰药宣通痰浊阻塞心窍的治法。如症见神识不清,言语蹇涩,用导痰汤、礞石滚痰丸。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月经来时,自觉有两条筋从阴部中吊起至两乳,疼痛难忍,身上发热。方用川楝汤(川楝子、大茴香、小茴香、猪苓、泽泻、白术、乌药、槟榔、乳香、延胡索、木香、麻黄、生姜)。临床少见。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人参、茯苓、厚朴(去粗皮,姜汁炒)、枳壳(麸炒,去瓤)、桂心、炙甘草、诃子(炮,去核)、白术、橘皮、炮姜、炮三棱、炒神曲、炒麦芽各二两,炮木香、槟榔、炮莪术各半两。为末,每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症为肛边生痔,如枣大,时痛时痒,或下脓血;或肛内生小肉,上有孔窍,根蒂较小。相当于肛漏或混合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