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幼科发挥》。即盘肠气痛。见该条。
出《灵枢·官针》。即针法。见该条。
《普济方》卷三百八十五方。木通、连翘、瞿麦、栀子仁、黄芩、甘草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灯心、麦门冬,水煎服。治小儿心经有热,小便不利。
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三。多因肝经湿热而致。症见阴囊红肿坚硬而痛,或阴囊湿痒,全身寒热,尿道口有色白如脓的分泌物。治宜清热利湿化浊,用龙胆泻肝汤化裁。
病证名。麻疹后便下脓血。清·郑卜年《瘄略》:“瘄后泄泻,而便脓血者,由邪热内陷,大忌止涩。最宜升发升提,虽元气不复,脾胃虚弱,不得轻用参耆,解其热,凉其肠,而病症自愈。”用葛根黄连黄芩汤之类。
押手法之一。是以右手持针柄,左手拇、食二指夹持针身下部,露出针尖少许,协同右手用力将针刺入穴位的押手方法。适于长针进针。
病证名。见《东医宝鉴·喘证》。①指喘证久延不愈者。多表现为正气虚衰,痰饮壅阻的证候。《丹溪心法·喘》:“凡久喘之证,未发,宜扶正气为主;已发,用攻邪为主。”②指久病气短不能接续,似喘非喘者。《医学入门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妇人因大怒之后,经血暴下或淋沥不止。乃暴怒伤肝,肝不藏血,以致经血妄行而成崩漏。治宜平肝养血。方用养血汤(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香附、青皮、柴胡、甘草)。
病证名。謇,通作蹇(《韻会》)。《易经》注:“謇,难也。”“口吃难于言也。”(《广雅注》)。《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人之五藏六府,禀四时五行之气,阴阳相扶,刚柔相生,若阴阳和平,气血调适,则言语无滞,
儿科医书。朝鲜族崔奎宪著。后经李基荣、李命七等整理出版。全书记载310种小儿常见病的病因、证候、辨证施治及方剂234首,并论述了小儿调护法及小儿诊断法。1943年由杏林书院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