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万寿菊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苦木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4卷。清·郑寿全撰于1869年。作者认为在诊病中“识阴阳”是最关重要和最难的课题。全书从阴阳化生来阐述医理,探求病因,并据证立法用方。卷1医理总论;卷2~4以问答形式记述阳虚症、阴虚症和一些杂病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指初生儿口噤,嘴唇发赤而紫者。参见口噤条。
古代对妊娠二月胚胎之称。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二月名始膏。”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类中风病证之一。因悲哀过度,精神消耗,肺气闭郁化热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白翳黄心内障。详该条。
病证名。即鼻衄。《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衄发从……后秋至冬为阳明衄。”参见鼻衄条。
将药煎汤,浸洗全身或局部。可以“疏其汗孔,宣导外邪”(《圣济总录》)。如《金匮要略》苦参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