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绞肠痧

绞肠痧

病名。①痧证之一。一名盘肠痧。《杂疾源流犀烛·痧胀源流》:“绞肠痧,心腹绞切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绳转,或如筋吊,或如锥刺,或如刀刮,痛极难忍。轻者亦微微绞痛,胀闷非常,放血可愈。若不愈必审脉症何因,辨明暑秽食积血痰气阻治之。须连进数剂,俟其少安,方可渐为调理。此症多有放血不愈,不肯服药,遂致痧毒攻坏肠胃而死者。”本症右手脉伏宜放血,用宝花散沉香丸等。服下能熟睡即愈。如昏沉绞痛,口吐痰涎,宜先刺指头出血,用桃花散、冷砂仁汤调下,并散瘀汤加山豆根茜草金银花丹参、山查、菔子等药。如盘肠绞痛,脉俱伏,宜郁金散、棱术汤;或饮之稍愈后复绞痛非常,叫喊不已,宜大黄丸、紫朴汤。参见条。②即干霍乱。《症因脉治》卷四:“乾霍乱,即绞肠痧。”详干霍乱条。

猜你喜欢

  • 向日葵饼

    见《湖北科技》(8):60,1972。为向日葵花托之别名,详该条。

  • 枢持

    六经皮部之一,属少阳的皮部。《素问·皮部论》:“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说明手足少阳经循行部位上所见的浮络都属于少阳络,而浮络之外的皮肤,即为少阳之皮部。张景岳

  • 毛矮子

    【介绍】:见张朝魁条。

  • 增减旋覆代赭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旋覆花(包煎)、代赭石各三钱,炒吴茱萸一分,黄连六分,制香附二钱,半夏、陈皮各一钱半,沉香汁(冲)二匙。先用竹茹四钱,鲜枇杷叶(去毛)一两,煎汤代水,再入诸药煎服。治痰涎壅甚,心

  • 悬阳

    悬,提举;阳,神气。指提举病人的神气。《灵枢·九针十二原》:“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两卫。”

  • 补生泻成法

    针刺补泻法之一。以针刺深浅结合生成数区分补泻。补法从生数1~5分;泻法从成数6~10分。《流注指微论》:“夫欲用迎随之法者,要知逆顺浅深之分:诸阳之经,行于脉外,诸阳之络,行于脉内;诸阴之经,行于脉内

  • 心伤

    出《灵枢·邪客》。指心脏伤损的疾患。《脉经》卷六:“愁忧思虑则伤心,心伤则苦惊,喜忘,善怒。”《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

  • 吴师朗

    【介绍】:见吴澄条。

  • 便血

    证名。出《素问·阴阳别论》。又称下血。指血经肛门而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与泄物并下,……故曰便血。”便血多由湿热、积滞、结毒侵袭肠

  • 糖梗

    见《国药的药理学》。为甘蔗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