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牵牛子之别名,详该条。
①《张氏医通》卷十三方。人中黄一两,雄黄、朱砂各一钱。为末,每服二钱,薄荷、桔梗煎汤送下,日三、夜二次。治疙瘩温,症见头面洪肿,咽嗌堵塞,水药不进。②《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人中黄适量。为细
见《本草纲目》。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指辨证过程中,把脉象和证候互相参照,推断病情的方法。一般来说,脉证一致为顺,相反为逆。例如阳热证见浮数脉,虚弱证见细弱脉,属于顺证。若阳热证见沉细脉,虚弱证见洪大脉,就是脉证相逆,说明表里邪正错综复杂
即手第二指。又称次大指。《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三十六号益象方。桃仁(去皮尖)、红花、苏木各一钱,青皮八分,乌药四分,独活六分,白蒺藜(去刺,捣末)一钱二分。水煎服。治痧症血结不散。
病证名。①指外感、内伤咳嗽经久不愈者。《济生方·咳嗽》:“外则六淫所伤,内则七情所感,连滞岁月,致伤五脏,遂成劳咳者多矣。”即劳嗽。参见该条。②指劳伤五脏而致者。《医学入门》卷五:“劳咳,五劳虚咳也。
《揣摩有得集》方。款冬花(蜜炙)一钱五分,当归、玉竹(蜜炙)、枇杷叶各一钱,贝母、生甘草、天竺黄各五分,犀角、蔻仁末、橘红各三分,胆南星一分。加藕节一寸,水煎服。治小儿夏月风火咳嗽,唇焦口干,发烧,昏
【介绍】:明代医家。字文玉,号松崖。新安(今安徽祁门县西)人。成化(1484年)进士,喜好医术,撰《松崖医径》及《眼科应验良方》行世。另有《医论集粹》、《脉法指明》二书,未见刊行。其兄程琎,因多病而业
书名。元·李鹏飞著,五卷。载于《道藏·洞神部》深字号544册。刊本极少。书中提出人的寿命有三元:天元、地元、人元。纵欲则天元减;用心和动情过度则地元减;饮食无节制则人元减。全书用意新颖,说理明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