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耳鸣

耳鸣

病证名。指耳中自觉有各种声响。《灵枢·口问篇》:“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歧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临床上,耳鸣有虚实之分。如《医贯》卷五云:“耳鸣以手按之而不鸣,或减轻者,虚也;手按之而愈鸣者,实也。”实症多由血瘀肝火或痰火上逆所致;虚症多由肾阴亏损或中气下陷所致。实症耳鸣如蛙聒、如潮水,暴鸣而声大;虚症耳鸣如蝉,如箫声,常鸣而声细。临证可分为:①由血瘀所致之耳鸣者,其症耳鸣音高而尖,舌尖瘀点,或月经不调等。治宜祛瘀活血。方可选用桃红四物汤通窍活血汤等加减。②肝火耳鸣,其症头痛目赤口苦咽干烦躁恼怒时耳鸣加重,便秘苔黄,脉象弦数。治宜清泻肝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③痰火耳鸣,其症胸闷痰多,二便不畅,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治宜清降痰火。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④肾虚耳鸣,多见于虚人、老人,耳鸣声细而常鸣。伴有腰膝痠软,遗精遗尿,脉多细弱,两尽无力。“若水虚火实,而热气上甚,客其经络,冲于耳中,则鼓其听户,随其脉气之微甚而作诸音声也。经言阳气万物甚上而跃故耳鸣也。”(《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二)。《灵枢·海论篇》:“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精脱耳聋……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治宜滋阴补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肾阴虚而阳偏亢之头晕耳鸣,上方加磁石、龟板、五味牛膝等药。⑤气虚耳鸣,其症耳鸣而兼见肢体倦怠,食少便溏,气短等。治宜补益中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此外外伤亦可治耳鸣。

猜你喜欢

  • 差经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亦名错经,蹉经、蹉缠、蹉理症、踵经。多因素嗜辛辣热物,积热郁久,内扰冲任,迫血妄行所致。症见月经来时从大小便俱出。治宜解热毒、调气血。方用分利五苓汤(猪苓、泽泻、白术、赤芍

  • 小寒

    二十四节气之一。《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小寒为节者,亦形于大寒,故谓之小。言时寒气犹未为极也。”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严寒时期。

  • 刘克用

    【介绍】:见刘全备条。

  • 肘痈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肘部的痈。由心肺两经风火毒邪凝结而成。肘部高肿焮热疼痛,活动受限。治法见外痈条。

  • 心脾郁

    郁证之一。多由忧思过度,以致心脾气机郁结不舒。《类证治裁》卷三:“心脾郁,怔忡崩漏,归脾汤。”参见五脏郁证条。

  • 周荣

    经穴名。代号SP20。《针灸甲乙经》原名周营。《备急千金要方》名周荣。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胸部,第二肋间隙中,距胸正中线6寸处。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二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并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二肋间动、静

  • 脉诀汇编

    见脉诀汇编说统条。

  • 集成沆瀣(xiè 卸)丹

    见《幼幼集成》卷二方。即沆瀣丹,见该条。

  • 内经素问校正

    医经类著作。2卷。清·于鬯(醴尊)撰。于氏本非医家,于经学甚有功柢。此书着重将《素问》之疑难及误注加以校正,共97则,每能披聋醒瞆,迳得旨蕴。如释《生气通天论》“溃溃乎若坏都”句之“都”字曰:“都字盖

  • 雪里青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白毛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