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生卒】:1607~1684【介绍】:明末清初文人兼医家。原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山西阳曲(太原)人。博通经史百家,工诗文书画,兼精医药。明亡后,隐居不仕。博览医书,医术高明。世传陈士铎撰述的《辨证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方。钟乳石、白石脂各六铢,通草十二铢,桔梗半两,硝石(一方用滑石)六铢。为粗末,水煎取汁,内硝石令烊化分服。治妇人缺乳。
《类证活人书》卷十八方。薏苡仁、牛膝各二两,海桐皮、五加皮、炒枳壳、独活、防风、杜仲(姜汁炙)各一两,白术半两,干地黄二两半。为粗末,入绢袋内,用好酒五升浸,春、夏、秋、冬各十四天,夏月分作数剂,分别
【介绍】:见靳鸿绪条。
病因之一。指饮食方面积久成习的不良嗜好。如长期饮酒的人易患酒癖。
见《广东中草药》。为蒟酱之别名,详该条。
宗,总合或汇合。泛指经脉汇集之处。《灵枢·口问》:“目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中,宗脉之所聚也。”提示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宗脉上注,发挥其功能。
病证名。因多进膏粱厚味,酒湿辛辣等物,热积肠胃而致。《症因脉治》卷四:“积热泄泻之症,发热口渴,肚腹皮热,时或疼痛,小便赤涩,泻下黄沫,肛门重滞,时结时泻。”脉多沉数,或见促结。治宜清肠胃积热,方如黄
一般表示里有积滞、痰饮、湿浊。淡红舌白腻苔,为痰饮、湿浊、食滞;淡红舌白厚堆积如粉苔,可见于温疫初起或有内痈;舌红苔黄腻,气分湿热;舌红苔黄厚而干,邪热深入,里实已成(见《辨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