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常虚

肾常虚

小儿生理特点之一。肾属水,乃天一真精之所生,人之有肾,如树木之有根,而肾又为元气聚会之处,一水不胜二火(君火相火),所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肾常虚,筋骨难成乳必癯。肾主骨肾虚骨髓不满,面白,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尻骨不成,则不能坐;髌骨不成,则不能行,多有五软之证;齿乃骨之余,骨不余则齿生迟;肾之液为血,发乃血之余,肾虚则发稀不黑。因此,有些小儿生后出现五迟、五软、解颅兔唇、先天性痴呆等,生长发育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甚至成为畸形,皆由先天肾气不足所致。此外,肾主闭藏开窍二阴,职司二便,若肾阳不足下元虚寒,则闭藏失职,不能制约小便,就会出现遗尿;若肾气虚弱,火不生土,亦可形成五更肾泻;再如哮喘,久发便可由肺及肾,而出现肤冷多汗,动则喘气,肾虚不能纳气的现象。所以,明·万全总结为“肾常虚”。在治疗上提出“有补无泻”的主张。

猜你喜欢

  • 喉杵

    病证名。似指咽喉病之肿痛症状而言。《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喉杵,喉极肿而极痛。宜甘桔射干汤,外点烧盐散。”另有见喉忤者,乃刊刻误字。

  • 肋疽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又名夹荧疽。由肝经火毒郁怒结聚而成。生于两胁肋骨间,初起肿块如梅李,渐大如碗,色紫暗或焮红,肿痛连及肩肘,脓溃稠粘者顺,溃出清水者逆。相当于肋骨结核、肋骨骨髓炎等。治宜清热解

  • 喜忘

    证名。《济生方》卷四:“健忘者,常常喜忘是也。”即健忘。详该条。

  • 杨上善

    【生卒】:六至七世纪【介绍】:隋唐时期医学家。籍贯不详。大业中(605~616年)曾任太医侍御,很有名望。撰有《黄帝内经太素》30卷,是注解《内经》最早的医家之一,对后世研究《内经》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 瞳神不正

    证名。即瞳神欹侧。详该条。

  • 宇陀宁玛·元丹贡布

    【生卒】:708~833【介绍】:唐代杰出的藏族医学家。公元708年,出生在西藏堆龙德庆地区。曾任藏王松赞干布的御医。对藏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贡献。曾多次到祖国内地和印度等邻近国家和地区学习医学,集

  • 白射干

    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即白花射干,详该条。

  • 时令

    ①指每一季节的主要气候。②古时按季节制定的关于农事、医事等的政令。

  • 心躁夜啼

    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即热夜啼。详该条。

  • 敦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又名敦疽、足指发。即除大指(趾)外发于四趾之脱疽。证治见脱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