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慎斋遗书》卷八。《痢证汇参》卷二:“内伤之痢有三。有七情内伤,劳力内伤,饮食内伤。虽属一证,而治各不同。”详见七情痢、劳役痢、饮食内伤痢等条。
①《千金翼方》卷十六方。山茱萸、炮附子、山药、王荪、肉桂、干地黄、炒干漆、秦艽、炮天雄、白术各半两,狗脊(原书无剂量)。为粗末,每服一方寸匕,食前酒送下,日三次。治风跛痹,偏估,半身不遂,疼痛呻吟。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苦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即髀枢。《素问·骨空论》:“侠髋为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髋骨外向之凹,其形似臼,以纳髀骨之上端如杵者也,名曰机。”参髀枢条。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大巢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睥虚如球。详该条。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济南、承德方)。黄连、菊花、玄参、熟大黄、枳壳、陈皮、桔梗、黄芩、薄荷、甘草、当归、荆芥、栀子、生石膏、连翘、蝉蜕、车前子、赤芍药、炒蒺藜、天花粉、麦门冬各150克。为
①胕通肤。指全身浮肿。《素问·水热穴论》:“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②指足面浮肿。《素问·评热病论》:“有病肾风者,面胕庞然壅。”马莳注:“胕,足面也。”参见水肿条。
治疗肺热阴虚的方法。临床用于阴虚咽喉痛及白喉,方如养阴清肺汤。劳伤咳嗽,干咳少痰,偶见血丝,午后低热,盗汗,胸闷隐痛,口干,舌边尖红,脉细数,用四阴煎(生地、麦冬、白芍、百合、沙参、甘草)加减等。
即锁子骨。详拄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