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衍义》。为王瓜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亦称内实证。①指外邪化热入里,结于胃肠所出现的症候。症见壮热、烦渴、腹痛、便秘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小儿脾胃嫩弱,内为乳食所伤,秋风飒动,凉燥之邪伤及元气,以致食积热毒,蕴积而成。症见里急后重,腹痛便脓。宜用香连丸、黄连香薷饮加减。痢久,白多,便溏者,宜益黄散。
见《日华子诸家本草》。即柏子仁,详该条。
病名。见《证治心得》。指皮肤色黄而枯槁不泽者。与黄胖之色黄而微肿不同。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虚证。常兼神疲倦怠,语言低微,畏冷便溏,脉形无力等。治宜培补脾胃,补养气血。若因虫积引起者,当先驱除虫
见人元脉影归指图说条。
同心火内炽。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四。即兔缺。《鲍氏验方新编》卷一:“缺唇,先用麻药敷上,然后用刀割开两边薄皮,用丝线缝好,以生蟹黄敷之。静坐七日,勿言勿笑,自能收口。”参见兔缺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头眩》。又称湿晕。因感受湿邪所致。症见头重眩晕,鼻塞声重,呕吐痰涎,身体沉重等。治宜散湿化湿为主。可用除湿汤、渗湿汤、芎术除眩汤等方。伤湿头运又有寒湿与湿热之分。详寒湿眩晕、湿热
眼的部位。白睛之俗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