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触冒寒气而为病,谓之伤寒。产妇血气俱虚,日月未满,而起早劳动,为寒所伤,则啬啬恶寒,翕翕微热,数日乃歇,重者头及骨节皆痛,七、八日乃瘥也。”因产后气血大虚,卫外不固,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上林,穴在三里下一夫。”所指即上巨虚。见该条。
解剖部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鼻柱。详该条。
润燥法之一。治疗外感凉燥或温燥表证的方法。燥气通于肺,燥邪初感,肺失清肃,肺津不能输布,故宜轻宣润燥。轻宣有轻浮表散的意思。根据燥邪有温凉之别,用药各有不同,凉燥犯肺表现为头痛恶寒、咳嗽鼻塞、咽干口燥
①即捻子的俗称。见捻子条。②用药粉加少许赋型剂所制成的钉状剂,因形似钉,故名。俗称药线。依其药物组成不同,故有去腐、生肌等不同作用,如《外科正宗》中的三品一条枪便属这一类剂型。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涌泉疽。见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刺三加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药经》。为白术之别名,详该条。
眦的异体字详目眦条。
火为阳,故名。①指心火。详该条。②指阳热亢盛,通常多见于温病。详气分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