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化痰丸第一方。见化痰丸条。
病证名。又名寒泻、鹜溏。指脾胃寒盛所致的泄泻。《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论》:“又有寒泄者,大腹满而泄;又有鹜溏者,是寒泄也。”《丹溪心法·泄泻》:“寒泄,寒气在腹,攻刺作痛,洞下清水,腹内雷鸣,米饮不
补法之一。亦称助阳。是治疗阳虚证的方法。肾为阳气之本,故补阳多指补肾阳。症见形寒怯冷、腰膝痠痛、软弱无力、阳萎滑精、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弱,用右归饮、附桂八味丸、菟丝子丸等。
出《神农本草经》。为黑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见《女科备要》。即交接出血,详该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二方。煅牡蛎四钱,雄黄二钱。为细末,蜜水调浓,重汤炖温,涂患指,日五、六次。治天蛇毒初起,闷肿无头,色红,痛如火燎。
病证名。指囟门肿起。《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有囟肿者,由脾胃不和,冷热不调,或怒啼饮乳,或喘急咳嗽,致阴阳气逆,上冲而囟肿也。热则肿而软,冷则肿而硬。”因热而肿者,宜清热解毒,以青黛冷水调敷于局部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滑石30克,甘草6克,连翘、蝉蜕(去足)9克,白芍药各12克。水煎服。治感冒久在太阳,致热蓄膀胱,小便赤涩,或因小便秘,而大便滑泻;兼治温病初得,憎寒壮热,舌苔灰色滑腻者。若滑泻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残卷,撰人未详,约为秦以前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全文约四百余字,主要谈脉法,特别是灸法或砭法与脉之间的关系。
出《痘疹经验良方》。禁疮之一。指痘疹初发之际,病人身发寒热,误以火熏其衣被,或置病人于温热环境之中,使皮肤干燥,以致痘毒发泄不出,多见于兼有气虚者,因气虚不能鼓其毒,以致毒停皮肤之间,隐隐不能发出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