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

针灸疗法的一大类。简称灸法。指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给人体以温热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据考古学的发掘证明,我国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中国猿人)已懂得用火。火的发现和使用,给灸治提供了条件,人类就有可能用火烘烤以至灼烫病痛所在,这可看成是灸法的起始。战国时期的书籍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说明灸法当时是一种通行的医疗方法。《灵枢·官能》篇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说明灸法可以弥补针刺的不足。以后的医学文献,如《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备急灸法》、《神灸经纶》等,对灸法都有所发展。灸法多以陈艾作为灸火材料。《名医别录》曰:“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并可用于保健。艾灸疗法适应范围较广,对慢性虚弱性病症和风、寒、湿邪为患的疾病尤为适宜。

猜你喜欢

  • 大腿骨

    骨名。即股骨。详该条。

  • 小红米果

    见《云南中草药》。为红紫珠之别名,详该条。

  • 银腰带

    见《江西草药》。为芫花之别名,详该条。

  • 眼丹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九。病因与发病部位同针眼,但病情较重。整个胞睑漫肿赤痛,硬结拒按,常伴有寒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外科正宗》:“眼丹,脾经有风,胃经多热,共结为肿,风多者则浮肿易消,热甚者则坚肿难散

  • 水仙散

    《普济本事方》卷六方。荷叶(取未展者,阴干)不拘量。为末,每服三钱,食前热童便调下,以下恶物为度(一方用大干荷叶五片,烧令烟尽,为末作一服,服法如上)。治打扑坠损,恶血攻心,闷乱疼痛。

  • 膏粱厚味

    肥腻浓厚的食物。长期多食,不但损伤脾胃,还会发生痰热和疮疡等病证。

  • 金匮要略浅注方论合编

    见医学初阶条。

  • 本草选

    药物学著作。一名《本草发明切要》。明·张三锡撰,王肯堂校。本书据《本草纲目》中已载药物,选出其中的600余种,并按原书分类方法,分为山草、水草、毒草等27类。每种均记其地道、修治、气味、主治及发明等项

  • 陈虬(qiū 求)

    【介绍】:晚清医家。原名国珍,字志三,号蛰庐。浙江温州人。(原籍乐清县)。光绪己丑年中举,曾创设医院,名“利济”,在当地负有名声。光绪二十年(1894)温州东部流行霍乱,虬试用白头翁汤治验不少。因撰《

  • 湿喘

    病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指因湿致喘。多由外受水湿或湿气内蒸,肺失宣降,脾不运化而致水道不调,气机壅逆。症见胸腹痞胀,气逆喘促,甚至张口呼吸等。治疗以利水为要,如渗湿汤等方。《医学纲目》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