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茵陈姜附汤

猜你喜欢

  • 朱翼中

    【介绍】:见朱肱条。

  • 齿燥

    指前板齿(门牙)干燥不润。新病齿燥,伴有垢秽、口臭等,多属肺胃火盛,津液大伤。久病齿燥如枯骨样,多属肾阴严重亏耗,病多危重。

  • 十六络脉

    十五络脉加胃之大络,合称十六络脉。《东垣十书》:“十二大经之别,并任督之别,脾之大络脉别,名曰大包,是为十五络,诸经皆言之。予谓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是知络有十六也

  • 滋血润肠丸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四方。当归、白芍药、生地黄、红花、桃仁、枳壳、大黄。为末和丸,韭汁冲服。治脾气亏败,血液俱耗,胃脘干枯,小便闭,大便如羊粪,隧道涩而成噎膈者。

  • 小儿针疗法

    即皮肤针疗法。因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名。见该条。

  • 萎蕤

    出《名医别录》。为玉竹之别名,详该条。

  • 三黄石膏汤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一册方。黄连二钱,黄柏、栀子、玄参各一钱,黄芩、知母各一钱五分,石膏三钱,甘草七分。水煎服。治伤暑发热。②见《伤寒总病论》卷五。即石膏汤第一方,见石膏汤条。

  • 脾热痿软

    病证名。指膏粱积热,湿热伤脾所致的痿证。《症因脉治》卷三:“脾热痿软之症,唇焦齿燥,口干作渴,肌肉不仁,身重不能转侧,纵缓不能举动,此《内经》脾热痿弱之症也。”治宜清热化湿。水湿生热者,可用栀连平胃散

  • 小粒蒿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一叶萩之别名,详该条。

  • 真阳

    与真阴相对而言。即肾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