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喉科种福》卷三:“此触天行瘟疫之气,致项肿咽痛,口内喉中皆现红色,痰涎秽浊,粘连不断,吐出热气,臭气喷人,甚有颈项头面俱肿,面目俱赤,北方尤多此病,俗人呼为虾蟆瘟,又名颅鹚瘟,亦名大头瘟。乃湿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二卷。由风热内乘于心,以致心脏生热,精神不定,睡卧不安,因致惊啼。治以清心宁神为主,如牛黄清心丸;热重者,用导赤散加黄连、山栀之类。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倒扣草之别名,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秦伯未《中医临床备要》。即状如鱼胞。详该条。
指妇人自怀孕起,至分娩前的全过程,称为妊娠期。
经穴别名。出《千金翼方》。即臂臑。见该条。
病证名。《幼幼集成:“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涎出”,呕恶吐涎宜乌梅丸安蛔定吐,参见虫吐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斑叶兰之别名,详该条。
见《临证指南医案》。即薏苡仁,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油柑叶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