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虚发躁

血虚发躁

病证名。指因血虚而致的烦躁。《脾胃论》:“如发热恶热,烦躁,大渴不止,肌热不欲近衣,其脉洪大,按之无力者,……此血虚发躁。”治宜当归补血汤

猜你喜欢

  • 喉痈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包括咽喉各部所发之痈疡。因其发生之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发于喉关者名喉关痈;发于喉关里部者名里喉痈;发于喉之两旁者名夹喉痈;发于口腔上腭部者名上腭痈;发于颌下者名颌下痈

  • 乳悬

    病名。《医学入门》:“乳悬,乃产后瘀血上攻,忽两乳伸长,细小如肠,直过小腹,痛不可忍,名曰乳悬,危证也。”治疗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宜浓煎芎归汤,不时饮之,以其余药熏鼻,则瘀散乳即上升。如不

  • 解颅眼白多

    病证名。小儿解颅黑睛少,白睛多,伴有头大,颅缝开解,囟大筋青等症状者。见于脑积水。《小儿药证直诀》:“儿本虚怯,由胎气不成,则神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面色白,此皆难养,……又肾气不足,则下窜。”

  • 内补十宣散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 脏腑图说

    见中西医粹条。

  • 黑根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草威灵之别名,详该条。

  • 暑症发源

    书名。1卷。清·李识候参订。书成于1902年。此书论述暑症以及与暑邪有关病证,包括初夏湿温、季夏暑病、秋令伏暑和疟疾、痢疾等。作者分经辨证,并按标本虚实寒热立方遣药,颇多经验之谈。现有《三三医书》本等

  • 小儿察色法

    观察小儿面部色泽变化以诊断疾病的方法。青色主风、主惊、主寒、主痛;赤色主热;黄色主湿、主饮食伤;白色主虚;黑色主寒、主痛、主中邪毒等。察色应四诊合参,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 旋耳疮

    病名。指发生于耳廓根部的湿疮。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又名月蚀疮,月镟疮。由于胆脾二经湿热上蒸,或耳道流脓延及外耳所致。初起在耳后折缝间皮肤潮红,久则黄水淋漓,湿烂作痒,搔破则津血水,甚者耳后折缝裂开

  • 窦太师流注指要赋

    见流注指要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