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郁证

郁证

证名。凡滞而不得发越之证,总称郁证。简称郁。见《赤水玄珠·郁证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有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属五气之郁,后世合称五郁。《丹溪心法》将郁证分为气郁血郁湿郁热郁痰郁食郁六种,总称“六郁”。《张氏医通》卷三:“郁证多缘于志虑不伸,而气先受病。”又有七情郁证内郁,如怒郁思郁忧郁悲郁惊郁恐郁脏腑郁证如心郁肝郁脾郁肺郁肾郁胆郁三焦郁等。六气郁证又称外郁,如风郁寒郁、湿郁、热郁等。辨证虚实之分。实证常见有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数种。肝气郁结者,证见精神抑郁,或胸闷胁痛腹胀嗳气,不思饮食,脉多弦细。治宜疏肝理气为主,可用四逆散。气郁化火上逆者,症见头痛头晕,胸闷胁胀,口苦口干,苔黄舌红,脉多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可用加味逍遥散。痰气郁结者,症见咽中似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治宜利气化痰,可选用半夏厚朴汤、温胆肠等方。虚证多见久郁伤神和阴虚火旺两类。久郁伤神者,症见精神恍惚,悲忧善哭,疲乏无力。治宜养心安神,可用甘麦大枣汤。阴虚火旺者,症见眩晕心悸心烦易怒,失眠。治宜滋阴清火,养血柔肝,可用滋水清肝饮等方。参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循经性皮肤病

    见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条。

  • 上虚下实

    正气虚于上,邪气实于下的证候。如气虚脱肛患者合併肛周感染,上见头眩耳鸣,下见肛周灼热疼痛,法当先治其实,后治其虚。又如病人素有怔忡心悸,心血虚损之证,属上虚,又患湿热痢疾,腹痛,下利赤白,一日多次,苔

  • 生气之源

    生命活力的根源。《难经·八难》:“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亦称原气。参见该条。

  • 本草类要

    见医学摘粹条。

  • 瘛病

    病名。《圣济总录》卷四十三:“瘛病。论曰:《内经》谓病蛊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夫精属肾,筋属肝,脉属心,精盛则滋育诸筋,荣灌诸脉,故筋脉和柔。今风客于肾,病蛊出白,则精已亏矣。经所

  • 绞肠痧

    病名。①痧证之一。一名盘肠痧。《杂疾源流犀烛·痧胀源流》:“绞肠痧,心腹绞切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绳转,或如筋吊,或如锥刺,或如刀刮,痛极难忍。轻者亦微微绞痛,胀闷非常,放血可愈。若不愈必审脉症何因,辨

  • 朦昧

    证名。见《素问·气交变大论》。一作蒙昧。指神情昏昧,意识不清,如有物蒙蔽之状。

  • 眼棱

    解剖部位名。见《原机启微》。即眼弦。详该条。

  • 胆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瘖(yīn 音)

    同喑。即失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