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九。指生于两臂膊间的痈。长二、三寸,红赤高肿,疼痛无头,治以蓖麻子捣膏贴之。参见外痈条。
东汉时医官职称。为太医监之下属官职,计2名。其职责是管理药物。
病名。《外科图说》卷三:“白疔者,根在肺,起于右鼻。”面疔的一种。参见疔条。
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运气术语。指客气六步运动中,位于司天,在泉右侧的二气。参见间气条。
①经穴名。代号ST7。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少阳之会。位于面部,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布有面神经颧支及耳颞神经分支。并有面横动、静脉通过,最深层
指纹深红紫暗,主热邪郁滞(见《四诊抉微》)。
①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大肺筋草之别名。②见《贵阳民间药草》。为血盆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经来成块如葱白色,或如死猪血黑色,头昏目暗,口唇麻木,此虚冷也,药忌寒凉,急服内补当归丸(方见经来成块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马蔺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