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谓一定的度数。古人以甲子纪天度,六十日甲子一周而为一节。又从六节以度三阴三阳及六气之变化以至人之六腑等。《素问·六微旨大论》:“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
用甘温药治疗因虚而身热的方法。如气虚发热,症见身热有汗、渴欲热饮、少气懒言,舌嫩色淡,脉虚大者,用补中益气汤。产后或劳倦内伤发热,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舌淡红,脉洪大而虚,用当归补血汤。
五膈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四肢倦重,身常发热,胸痹引背,不能多食,名曰喜膈。”参见五膈条。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
一手伏脉。详伏脉条。
外内,指针刺的浅刺、深刺手法,即针刺不得气时,男子当用浅提法,女子当用深插法,以使针下得气。《难经·七十八难》:“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难经本义》注:“若停针候气,久而不至,乃与男子则浅其针而候之
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多食膏粱厚味,积湿成热所致的三消症。热熏于肺为上消,症见烦渴引饮,用清肺饮。热积于胃为中消,症见烦热多食,食下则饥,口臭,用清胃汤加干葛。热流于下为下消,症见小便频数,如膏
《幼幼集成》卷四方。人参、防风、天麻、郁金、白附子、大黄、黄芩、僵蚕、全蝎、枳壳、薄荷、赤芍药、甘草、灯心。水煎服。治小儿露丹,症见小儿百日内外、半岁以上,忽然眼胞红肿,面青色暗,夜间烦啼,脸如胭脂,
病证名。指水肿以血瘀为主者。《丹溪心法·水肿》:“其皮间有红缕赤痕者,此血肿也。”多因瘀血留滞,血化为水所致。主要表现为四肢浮肿,皮肉间有红丝血痕,或妇女经水先断,后见水肿,少腹胀痛拒按,小便清长等。
书名。又名《宣明论方》15卷。金·刘完素撰于1172年。卷1~2诸证门,将《素问》一书中的61个病名逐条照原文作了分析和制定处方;卷3~15分为风、热、伤寒、积聚、水湿、痰饮、劳、燥、泄痢、妇人、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