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腋疬。见该条。
古病名。指鬾病兼有发热,大便黄而恶臭者。治法见大便恶臭条。
指肾气、肾阴、肾阳不足所致的各种证候。《脉经》卷二:“肾虚,……病苦心中闷,下重,足肿不可以按地。”《圣济总录》卷五十一:“肾虚,论曰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肾气虚弱,则足少阴之经不利,故其证
即十香返魂丹,见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中脾积。食硬物或冷物伤脾而成的积滞。症见面黄,或带虚浮,脐上微痛,肚皮热,饮食减少,脐上及腹中痛,所食不化,头微热。治宜消积健脾。先用取癖丸,后用匀气散、醒脾散调理。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箕门痈。见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肾蕨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蔬菜栽培学》。为桃南瓜之别名,详该条。
方书名。2卷(又有5卷本、6卷本,内容相同)。明·王三才辑。刊于1587年。卷首为提纲。全书共选常用效方226首。其后经明·张受孔、姚学颜等重订刊行,并仿此书体例,另辑428方,名《医便二集》(附《敖
【介绍】:即嵇康。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