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千金要方》卷四。亦名带五色俱下、带下五色。指从阴道流出杂色秽浊的液体。多因湿热蕴结下焦,积瘀成毒,损伤冲任带脉所致。症见五色秽浊之液从阴道流出,或有恶臭气味,绵绵不断。治疗见湿毒带下条。临
见针方六集条。
病名。又名穿腮。即骨槽风。详该条。
【介绍】:见王朝弼条。
【介绍】:宋代医生。名医郝允之子,博陵(今河北省定县、蠡县一带)人。继承父业,精通医学。
见《中药志》。为紫花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华自达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厚朴花之别名,详该条。
皮肤针疗法之一,因使用滚刺筒进行刺激故名。参见滚针筒条。
病证名。指肝火郁热所致的胃脘痛。见《类证治裁·胃脘痛》。《医醇賸义》卷四:“肝为将军之官,其体阴,其用阳,故为刚脏。一有郁结,气火俱升,上犯胃经,痛连胁肋,加味左金丸主之。”《症因脉治》卷一:“时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