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①指昏冒神志不清的病证。《素问·至真要大论》:“郁冒不知人者,寒热之气乱于上也。”《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三叶青之别名,详该条。
清热、补阴药合用的治法。具有补阴退热的作用。如燥伤肺胃,症见咽干口渴,或热,或干咳少痰者,用沙参麦冬汤。如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症见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用百合固金
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条。
病证名。又称脾咳。指脾胃湿热,上熏于肺,或脾虚土不生金所致的咳嗽。《症因脉治内伤咳嗽》:“脾经咳嗽之症,咳而右胁下隐隐作痛,痛引心脾,神衰嗜卧,面色痿黄,腹胀黄肿,身重不可以动,动则咳剧,此脾咳嗽之症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痘疮脱痂后,因表虚不固,见风太早,风邪乘虚而入,引起面目、遍身浮肿。治宜微汗解表。用五皮饮。
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
即下法。详该条。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小儿齁喘之发于乳哺期者。其症气喘促而连续,不能以息,久延不已。多因伤乳而得。伴有痰涎壅盛,喘息有声。先用山楂、神曲、麦芽煎汤服,以消乳食;次用越婢加半夏汤,以定其喘。奶哮遇气候
病证名。病因情志内伤气血运行不畅,或感受寒邪,血被寒凝,以致瘀血停滞,内阻冲任胞脉不能摄精受孕。症见经期错后,经行涩滞不畅,血块较多,腹痛拒按等。气滞血瘀者,兼见胸胁胀满,烦躁易怒,乳房胀痛,治宜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