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药性类明》。即栝楼子,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太渊,见该条。
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即羞明。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千日红之别名,详该条。
即枕骨。详后山骨条。
【介绍】:南宋人,生平不详。著《胎产经验方》1卷,已佚。
舌上生芒刺,刮去芒刺,舌底黑色。此为脏腑热极,津液大伤恶候,急用苦寒泻火法(见《伤寒舌鉴》)。
证名。指胁肋部疼痛,拘急不舒。多由受寒血虚所致。《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尤在泾注:“血虚则脉不荣,寒多则脉绌急,故腹胁痛而里急也。当归生姜
书名。1卷。清·李纪方撰。编于1882年。书中将白喉分为寒证、热证、寒热错杂症等三大纲,并对白喉的诊治、兼证、坏证、妇人白喉、小儿白喉,分别介绍其治疗方药及针灸等。内容简要,切于实用。解放后有排印本(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窝儿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