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车痈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颊疡。见该条。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颊疡。见该条。
推拿穴位。出《肘后备急方》。又名尾闾、闾尾。位于尾骨端。治赤白痢,泄泻,腹胀,脱肛,慢惊风等症。《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龟尾穴,一名闾尾,脊背尽头处。”《秘传推拿妙诀·周身穴图》:“龟尾即尾闾穴,
【介绍】:见王朝弼条。
胞衣不下的一种病理情况。宋·薛轩《坤元是保》:“恶血流入胞中,胞为血胀而不下,谓之息胎。”详胞衣不下条。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又名挟热痛。小儿热邪内积、气机不畅而致的腹痛。症见腹痛伴有面赤唇红,壮热烦躁、手足心热、多发于夜。治宜清热理气。用四顺清凉饮(白芍、当归、大黄、甘草)加青皮、枳壳,亦可针刺行间
见《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鳖甲、五味子、地骨皮。为末,炼蜜为丸,食前盐汤送下。治久咳肺阴虚者。
【介绍】:宋代针灸医生。籍贯不详。精通针法,善用补泻法治病。
证名。亦作热深厥深。指热厥证热邪越深伏,手足越厥冷。由于热伏于里,不能向外透达所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
【介绍】:明医家。字肖虚。丹徒(今属江苏)人。崇福观道士,羽士韩平叔至京口(镇江)授以秘方,乃精针砭及外科技术,治痈疽诸毒立效。诊断疾病,颇多确论。以荐举,官太医院院判。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恶疰者,是恶毒之气也,人体虚者受之。毒气入于经络,遂流移心腹,其状往来击痛,痛不一处,故名恶疰也。”可用牛黄散、恶疰腹痛方等。参见尸疰、风疰等条。
病证名。指瘀血所致的泄泻。《不居集·积瘀泄》:“内有积瘀,胸胁腹痛,泄下光亮如黑漆退光色者是也。”《医林改错》治泄泻日久不愈,或五更泄补肾无效,作瘀血治,用膈下逐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