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汇言》。为野料豆之别名,详该条。
《疫喉浅论》卷下方。人中黄、豆豉、浙贝母、牡丹皮、玄参、连翘壳、金银花、木通。加白蜜一大匙,水煎服。治少阴疫喉,咽腐不利,烦满昏寐,脉细数,身热痧隐,邪未宣达,火已鸱张。若神昏加犀角;相火旺者加天门冬
外治法之一。即将化腐药直接用于患处,以代替刀针排脓的方法。《外科理例》卷一:“使毒外泄而不内攻,恶肉易去,好肉易生也……若疮疖脓成未破于上薄皮剥起者,当用破头代针之药安其上,以膏贴之。脓出之后,用搜脓
病证名。因脾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气虚血少,统摄无力以致冲任失调,故见经期先后不定,经血色淡,或混有粘液,肢体倦怠,食少便溏等。治宜健脾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等。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肾属水,乃天一真精之所生。《育婴家秘》:“人之有肾,犹木之有根。其脉在尺,肾之虚实,以尺候之。命门在肾之间,为元气聚会之处,儿之强弱寿夭,尤系于斯。”肾主骨,肾虚者,骨髓不满,儿必
拇指的简称。
见《药材学》。为木槿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轻粉、杏仁(汤浸去皮尖及双仁)各一钱,雄黄半两,麝香少许。为细末,每次用粳米大,临睡点瘜肉上,日一次。治鼻中瘜肉。
病名。指气攻腹膜之外而虚胀、肿满者。《圣济总录》卷八十:“膜外气……本于肺受寒邪,传之于肾,肾气虚弱,脾土又衰,不能制水,使水湿散溢于肌肤之间,气攻于腹膜之外,故谓之膜外气,其病令人虚胀,四肢肿满,按
【介绍】:见年希尧条。